萬字解讀Lens和Nostr:尋找未來社交媒體的最終解

「或許依靠 Aave 團隊和以太坊的關係網,會有更多優質協議入駐到 Lens,優質專案越多,Lens 就越有所謂的’正統性’」。

在中文「CT 圈裡」,這是對當下明星社交協議 Lens Protocol 的一種主流看法。確實,最近一段時間裡 Uniswap、Gitcoin、Nexus Mutual、Aave 這些優質的協議都選擇了入駐 Lens 作為備用的社交媒體。資料上,Lens 各項指標勢頭兇猛。3 月 26 日,Lens protocol profiles NFT 的平均地板價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點 0.14 eth,並保持在 250 美元附近,持有者數量也超過 11 萬,達到歷史新高。

Lens protocol profiles NFT 地板價連連上漲的同時,生態內的頭牌應用 Lenster 也公佈了在過去一個月活躍資料的大幅增長: 2 月 22 日到 3 月 24 日之間達到 450 萬瀏覽量, 2 萬每日活躍使用者, 7.1 萬每週活躍使用者, 21 萬每月活躍使用者, 44.5 萬條新帖子釋出, 29.4 萬條評論和 88 萬次映象行為。

社羣紛紛祝賀 Lens 和 Lenster 在短短 30 天內巨大的增長和出色的參與度,與之相比, 2 個月前引起一眾使用者分享公鑰的 Nostr 協議及其應用 Damus 卻好像沒那麼多人提了。

兩個月前大家還在設想「香餑餑」的 Nostr 如何引領社交新正規化,如今 Lens 又成了賽道里的「當紅炸子雞」。熱度遠低 DeFi 和 NFT 的社交賽道在進入 2023 年後,像加了催化劑一般,隨著「Lens 空投預期」迅速沸騰起來。在這個時間點上,BlockBeats 先後採訪了 Nostr 中文社羣早期參與推廣者 aLE、 Lens 中文社羣發起人大碩和 Matters-lab 聯合創始人 Liu guo,以瞭解賽道共建者們對 Nostr、Lens 以及 SocialFi 未來的看法。

這篇文章的主要宗旨和精神影響了很多人,甚至成為現今眾多協議的 “聖經”:協議就像電,應用程序就像插在電線上的機器。現在我們的賬戶和資訊都被應用程序控制,但如果我們能在 “電 “這個更基本的層面上就保護我們的個人權利,那麼保護人權就更有可能。開發更多去中心化協議是保護個人權利的有效手段。

在《協議,而非平臺:言論自由的技術方法》或多或少的影響之下,Twitter 的創始人 Jack Dorsey 離開了 Twitter 轉而扶持了新的社交協議 BlueSky,Nostr 協議和 Lens 協議也先後誕生了。

無融資、無 Token 的 Nostr

2019 年 11 月 20 日,fiatjaf 開始研發 Nostr 協議,希望打造一個簡單、開放,支援全球、去中心化、抗審查的社交協議。那天他在自己的部落格裡寫到:「Nostr 是一個最簡單的開放協議,基於加密金鑰和簽名,不依賴於任何受信任的中央伺服器,不依賴於 P2P 技術,能夠一勞永逸地建立一個抗審查的全球社交網路。」

fiatjaf 是一個有強烈人文關懷的人,希望能幫助每個人的權利得到尊重和保護,讓人成為人。作為一個技術專家,在他個人網站裡,推薦的幾百本書單卻都是社會學哲學方面的。

過了一年以後, 2020 年 11 月,第一批參與者逐漸擴大,「Nostr 的群組在 Telegram 中從基本群組轉變為超級群組,並開始討論去中心化社交網路的可能性、為此類專案提供資金的可能性、 Nostr 支援智慧合約的可能性以及 Nostr 協議的名字。

Nostr 不是 Web3 的產品和協議,甚至可以說 Nostr 與 Web3 無關,這也是被許多使用者誤解的一件事,比起 Web3 它或許更偏向 Jack Dorsey 在 2022 年提出的 Web5。當時的 Jack Dorsey 對 Web3 嗤之以鼻,認為 Web3 不過是被 VC 從股權變成了 token 的方式壟斷的 Web2,由此提出 Web5。

確實,因為社交網路本質上是一個公共產品,所以被稱為是公共廣場。現如今的過度資本介入,包括直接代幣化都是導致權力干預、內容、使用者關係異化的主要原因。這個現象我們已經在 DeFi 領域看到了,因為各種上層代理幣對底層協議控制而導致的寡頭壟斷,例如 CVX 和 CRV,再比如從 Uniswap 最近的投票事件看到的 VC 對 DeFi 投票權壟斷。

DeFi 是一種金融服務,因此這並不是致命問題,但對於社交網路來說情況就不一樣了,這關乎言論自由的公共廣場,是一個核心問題。

Jack Dorsey 認為 Web3 的本質並沒有逃離資本的壟斷,如果要在經濟層面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放棄機構融資,無論是股權形式還是代幣形式。而 Nostr 正符合他的期望,無機構融資,無代幣模式,這也是 Jack Dorsey 為 Nostr 捐贈了 14 個 BTC 並公開站臺的原因。

似乎在 Lens 上線之前,冥冥之中就註定了它與 Nostr 常被放在一起對比的命運。正如前文提到的 Jack Dorsey 對 Web3 一直持批評態度,並似乎是為了嘲諷 Web3 的概念,他甚至跳過了 Web 4 提出要構建 Web5。

在收到一眾吹捧和期待的同時,Jack Dorsey 對 Web3 的抨擊也收到了很多反擊,其中就有著名的 Defi 協議 Aave 的執行長兼創始人 Stani Kulechov。Stani 看不下去 Jack Dorsey 的嘲諷,在社交媒體上與其爭論了起來,而 Aave 團隊內部也在商議是否要做一個去中心化的社交協議。

「由於 Jack Dorsey 在比特幣上構建 Aave,因此 Aave 也應該在以太坊上構建 Twitter」

2021 年 7 月,Jack Dorsey 暗示 Square 將建立一項新業務,以構建一個「非託管、無需許可和去中心化金融服務」的平臺。Stani Kulechov 認為這個表述非常接近 Aave 在做的事情,於是引用了 Jack Dorsey 的推文並調侃到:「由於 Jack Dorsey 將在比特幣上構建 Aave,因此 Aave 也應該在以太坊上構建 Twitter」。以此暗示了 Lens 協議的誕生,在之後的 LisCon 會議上 Stani 再次預告了這個社交圖譜專案。

2022 年 2 月,Stani 以簽署公開信的形式在推特上公開發布了 Lens 協議,並在同年 5 月經過測試後正式上線於 Polygon 主網。

Lens 的定位與 Nostr 大不相同,其定位和解釋是:Lens Protocol 是一種可組合且去中心化的社交圖譜和協議,開發者可以在上面輕鬆構建社交媒體平臺,設計有意義的社交體驗,而無需求助於反饋機制來鎖定使用者的注意力。Lens 協議利用 NFT 技術,保證使用者在使用 Lens 協議的過程中完全擁有他們自己的資料,創作者也可以開啟新的方式來獲利。

Lens 官網上給使用者的一段話很好的概括了 Lens 的特性,「使用 Lens Protocol,一切盡在您的掌控之中。您擁有自己的個人資料、您在哪裡使用它、如何使用它,甚至您如何透過它獲利。這意味著您對您的內容擁有控制權,並且它作為 NFT 就在您的錢包中。這不僅容易。這就是數字身份應該做到的:一切都是你的。」

由於擁有自己的資料,因此使用者可以將其帶到構建在 Lens Protocol 之上的任何應用程序中。作為內容的真正所有者,創作者不再需要擔心因個別平臺的演算法和政策的突發奇想而失去內容、觀眾和生計。此外,每個使用 Lens Protocol 的應用程序都有利於整個生態系統,將零和遊戲轉變為協作遊戲。

由於如此不同的價值主張,Nostr 協議和 Lens 協議在許多具體的問題上,都有著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解答方式。

Nostr 和 Lens 怎麼保證創作者的收益

回到 Web2 最近幾天的新聞熱點,B 站上很多關注許久的 UP 主都發布了暫時停止更新的影片,表示短期內不會再上傳新的內容。停更原因方面,大部分 UP 主均表示,平臺收益減少、收支難以平衡是停止更新的主要原因。如何保證創作者的收益和支援創作者經濟,逐漸成為了一個社會性的問題。

在和 BlockBeats 的採訪過程中,Nostr 中文社羣早期參與推廣者 aLE 說到:「創作者的變現可以用非常多的方式來實現,但是如果藉助於平臺的話,會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平臺會阻止你變現或者對你進行一種抽水。」

aLE 認為在這個問題上,重要的是如何打通創作者 A 和付費者 B 之間最直接的通路,在傳統的 Web2 裡這條通路是不存在的。Web2 是以一種迂迴的方式,包括付費者 B 把現金換硬幣,硬幣到平臺,平臺到創作者,創作者將硬幣變現。這個通路非常之曲,並且存在極大的交易摩擦。因此我們能看到現在很多的創作者都開了自己的網店,想要縮短變現的路徑以及減少摩擦成本,但網店和主營業務之間又很難同時在同一個平臺,並不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案。

Nostr 的「Zap 文化」

在 Nostr 協議上,一個可以發展出經濟系統的功能就是 Zap,當任何人表達自己的喜歡時,不是用「Like」而是用「Zap」,傳送一定數額的 SAT 來支援你喜歡的內容時,創作者經濟將會獲得成長的可能,當更多人自然的 Zap 自己欣賞的內容時,Zap 文化將在 Nostr 網路中傳播,創作者受到激勵將輸出更高質量的內容,商業飛輪將轉動起來。

BTCStudy 貢獻者阿劍認為在討論 Nostr 的價值時不能不提及閃電網路,不然就是買櫝還珠了。接入閃電網路支付也是 Jack Dorsey 一直以來的想法,他一直希望用 Repost 和 Zap 取代 Like,因為這兩個操作是價值交換,有聲譽和金錢成本。

BlockBeats 在體驗 Nostr 協議時經常看到一句「請給我你的發票」,其實這句話的意思正是,請給我你的閃電網路收款地址,你可以直接給對方你的收款地址,也可以設定一個收款額之後將地址給 TA。Nostr 協議整合閃電網路讓創作者的內容變現變得非常簡潔。

aLE 稱:「在 Nostr 上創作者收到的是 BTC,實際上在很多國家可以用 BTC 直接購買任何服務,不需要經過換匯的過程,任何夾在創作者 A 和付費者 B 之間的人、token、平臺或協議,都是對創作者經濟迂迴的阻止。」

如何保證創作者的收益和支援創作者經濟,Lens 協議從另一個方向對這個問題做出了回答。

Lens 協議內流經的價值

在做客 Decrypt《gm》的一期播客中,Lens 創始人 Stani 詳細闡述了使用 Lens 協議並將其與比特幣進行比較:「在使用比特幣時,使用者基本上擁有自己的錢和自己的價值儲存。而使用 Lens 協議,使用者可以擁有自己的社會資本和自己的社會存在。」Stani 認為金融資本是大部分人有的東西,但社會資本是世界上每個人都有的東西。

「Lens 是一個由十幾個智慧合約組成的一套鏈上執行的社交網路,比如使用者付費 collect 的時候,這個現金流是會流經 Lens 協議的,對此我們還提出來一個新概念,協議內流經的價值」,Lens 中文社羣發起人大碩同樣十分看好 Lens 的價值體系。據公開可查的資料顯示,大碩單地址持有 Lens Profiles NFT 的數量達到了 61 個,在 Owners TOP 100 中排名第 2 。

Lens 是一個模組化的社交網路,這是一個被很多人忽略的事實,也是 Lens 的一大優勢。Lens 定期也會增加一些新的模組,比如最近增加的兩個模組,一是創作者可以把收入的 token 直接轉到 Aave 存款池裡,進行低風險或者無風險的理財,二是可以拆分利潤和收入的模組,使用者 collect 之後的收入會拆分給幾個合創的創作者。

大碩認為,在 Web3 擁有一個東西,應該意味著是在協議內擁有,而不是說我掛接了比特幣或者掛接了以太坊,掛接的東西沒辦法形成一個價值效應。比如我之前透過某個獨立化的協議買一些有意義的帖子,但是這個事情並沒有形成一個價值效應,因為它是個單獨的產品,它沒有辦法形成一個社交網路。比如 Nostar 或者 farcaster 都沒有辦法讓價值流進,現在講的價值網際網路和價值 Web3,如果其價值沒有流經這個協議,是不會產生任何意義的。

「Lens 讓價值流經協議的好處也有保證安全性,我們大部分消費的行為都是用到 ERC 20 ,需要授權和許可。如果無限多地新增貨幣,如果再由於它的這種多端化的策略,那麼我們會出現幾十個上百個客戶端,那麼每個客戶端都要你申請去批准各種各樣的許可權。假設這時候出現一個申請 token 許可權的一個網站是偽造的,使用者是沒有你沒辦法控制的,所以他是官方來透過這樣的方式制定白名單,保證安全。」大碩說。

根據 Six Dgree Labs 在 dune 上展示的資料顯示,Lens 協議的經濟總量已經達到了 532 萬美元,雖然其中大部分的收入還是來自於 NFT 的貿易,訂閱收集等對創作者支援所創造的收入還是佔比較少。

同時從頭部創作者的關注資料來看,Lens 前 1000 名創作者擁有超過 180 萬名粉絲,佔總關注數的 43.7% 。雖然頭部效應仍然明顯,但在前 1000 名頭部創作者中,粉絲數量的分佈相對均勻,表明頭部創作者內容質量較高。

再從收藏資料上看,Lens 上有超 113 萬次收藏,數量遠超評論和轉發次數,但僅有 2.5 萬個圖譜 NFT、 7.67 萬條動態被收藏,數量與轉發和評論行為幾乎相同。可見,儘管 Lens 上的收藏數量較大,但具有收藏或付費價值的內容並不多,大部分使用者並沒有參與收藏行為,普通創作者目前仍無法獲得經濟收益。(BlockBeats 注:更多關於 Lens 創作者經濟的內容請前往閱讀《Web3.0 創作者經濟報告:CreatorFi 的發展現狀和想象空間》)

不難看出,Lens 生態仍處於內容生產的早期階段,大部分內容應用尚未開發完成,依靠內容創作積累受眾群體的創作者數量受到了應用數量和型別的限制。所以就目前來說,Lens 上大部分受到高關注的使用者均是橋接了自身在其他傳統社交應用平臺積累的影響力。

也有一些社羣的觀點說,Lens 的設計從商業模式的角度看像是給社交或者內容變現創造了一個 AMM,未來可以激發出很多變現或者商業模式上的創新,在這一點上 Lens 的方向更有前景。

對此 Matters-lab 的聯合創始人 Liu guo 認為,如何把社交場景中一些東西抽象出來資產化,的確是之前一些社交協議所沒有解決的、現在新出現的機會。Lens、Deso 以及很多其他 Social Token 都是這個價值主張和敘事。不過這與 AMM 有所不同。AMM 解決的是一個通用問題,Token 或 NFT 如何構造自動市場,這是個邊界清晰的真問題,不管 Token 或 NFT 用來做什麼都會有用,所以作為基建是成立的。

去中心化社交協議一定需要區塊鏈嗎?

除了如何保證創作者的收益和支援創作者經濟以外,Nostr 和 Lens 社羣在「去中心化社交協議是否需要區塊鏈」這個問題上也產生了分歧。

作為一個基於 EVM 相容公鏈上的社交圖譜,Lens 的回答是肯定的。而且 Lens 不僅基於區塊鏈,同時還架構在 NFT 上,比如說在 Lens 上關注了某個人就會得到一個某人的粉絲的 NFT。

大碩在這個問題上的看法是:「沒有人能夠去決定什麼東西該不該上鍊,現在所有的假設都是基於現在的社交網路認知。假設我們在 Lens 上擁有一個別人的帖子,這個帖子 10 年之後變成了一個名人名言,我擁有這個帖子的這件事意味著什麼?我們現在沒有辦法確定會決定未來的可能性,那我們就應該把它所有東西都應該放在鏈上,因為我們不知道哪條內容未來會產生巨大的價值。」

實際上,在 Lens 上發帖的具體內容還是沒有上鍊的,它沒有把全部臃腫的資料,比如影象、影片都上鍊,而是把此刻使用者釋出或者收集的這些行為上鍊。簡單來說,就是社交行為邏輯、社交關係上鍊,具體內容不上鍊。

上鍊的好處是其他開發者永遠可以從這個鏈上去索引到這資訊,即使 Lens 這個協議停止了,開發者也依然可以從鏈上把這些大部分資料還原出來。Web3 實際上是希望構建一套開放平臺,把方方面面都開放出來是最好的一個狀態。更大的 Web3 的開放平臺是可以把所有的資訊都開放、透明、公開出來,這就體現在大部分的社交行為上鍊。

社羣許多人也認為 Aave 團隊在之後是有能力把 Lens 做到多鏈或是有自己的鏈,吞吐量會越來越大,使用 Lens 的成本只會越來越低,甚至低到沒有成本。這樣的傳聞也不是空穴來風,在最近的一次 Twitter Space 裡 Aave 團隊也談到了鏈相關的問題,並透露在近日會有這方面的進展。

雖然大碩的想法與 Nostr 有些相反,但他也確實認同區塊鏈本身不能承載這麼大的容量,而且在任何事情包括區塊鏈的應用上,都需要保守派和激進派的互相博弈,在這個問題上,Lens 扮演的是激進派,Nostr 扮演的則是保守派。

社交上鍊:保守派和激進派的博弈

Nostr 認為把使用者資訊所有權和控制權還給使用者自身的解法不止是區塊鏈一個。因此 Nostr 沒有構建在任何鏈上,也沒有構建在比特幣和閃電網路之上,雖然它整合了閃電網路,但本質上和區塊鏈以及 Web3 沒什麼關係。

為了更好的理解 Nostr,Nostr 文社羣的 aLE 最近在做一些 Web1 相關的工作,比如自己架一個網站,他發現就像 Nostr 的作者最開始說的,Nostr 是 Web1 和 Web2 中間找了一個折中化的方案,而不是透過區塊鏈和智慧合約這樣一種更加迂迴的方式實現了這個協議。

Nostr 是建立在網際網路的一些基礎的協議之上的,比如說資訊的協議、域名的協議和 DNS,每個人可以透過自己搭中繼器,就實現 Web2 的大家都可以資訊上傳和 Web3 的資料所有權的問題。

aLE 對除了交易之外的內容上鍊持反對意見,不是所有資訊都需要或者有必要構建在鏈上,區塊鏈用來作為交易的賬本是可以的,但是用它來儲存資料一些社交的資訊完全沒有必要,這是一種冗雜。上鍊的成本轉移來轉移去還是由使用者共同來承擔的,在 Nostr 上自己搭中繼器的成本一年只需要 200 塊,這比社交資訊上鍊的成本低很多,自己的資料也不會丟。他認為 Nostr 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解決這個問題,它不需要藉助於區塊鏈,也不需要全域性共識。

Liu guo 也認為從這個角度上來說,Nostr 的方向是對的,區塊鏈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的賬本,賬本就應該做賬本需要做的事情。賬本能做的事非常有限,自動化資產交易相關和一些變相的資產(域名),這些應該是在鏈上的,除此之外所有東西都不應該在鏈上,否則就是一個極端冗餘也不現實的系統。

這也是以太坊社羣和比特幣社羣一直以來非常大的爭議點,比如最近比特幣 NFT,一些比特幣的原教旨主義就認為這是一種區塊膨脹,反對這麼多資訊上鍊。比特幣礦業公司 Luxor 曾於 2 月 1 日挖到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比特幣區塊,大小為 3.96 MB 略低於比特幣的 4 MB 的限制,該區塊包含一個名為 Taproot Wizards 的 meme NFT。Blockstream CEO Adam Back,Bitcoin Core 開發者 LukeDashjr 等人甚至嚴厲指責這不是創新,是對比特幣的攻擊。

現在的社交協議是不是最終答案?

一般來說一個東西能夠替代另一個東西,一般需要好 10 倍以上才能夠讓人想要去切換,因為所有的切換都是存在遷移成本和摩擦的,如果沒有比它更好,反而比它更差的話,就是沒有人會願意去用這個東西的。現存的幾乎所有去中心化社交協議都非常讓人詬病的是,使用者體驗。

現在 Lens 和 Nostr 以及很多的去中心化社交協議,在提到自己相比傳統的社交平臺優勢時,經常提到的一點是:註冊應用程序是不用手機號或者郵箱的,而是用錢包和助記詞,這樣更快更方便。

但據很多使用者的實際感受之後,並沒有覺得更快更方便。比如說登入和註冊 Lens 的手機客戶端的應用程序,得先在手機客戶端上下載錢包,登入錢包,再進行簽名,這個過程花費的時間並沒有比 Web2 的一些產品更快。註冊 Nostr 的 Damus 也是一樣,找個本子紙和筆,把私鑰抄下來的時間也並沒有更快,而且很多不太懂得使用者甚至會把私鑰當成公鑰複製出去,有弄丟或者被盜的風險。

Liu guo 對此的回答是「使用者的身體和反饋永遠是最誠實的」,因此在他的社交產品 Matters Lab 的註冊設計上,可以選擇只郵箱登陸,但在錢包登陸時郵箱資訊也是必選項。對於使用者來說,控制公私鑰是一件比用手機和郵箱要難得多的事情。因此他也很期待之後的社交恢復類的錢包應用,它們將是未來去中心化社交協議發展的方向之一。

Lens 和 Nostr 社羣都承認自己的產品體驗確實不理想,但創造新一代的社交和分散式網路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在使用者體驗上超過網際網路巨頭。aLE 也認為從使用者體驗上來說,比如 UI 設計,互動介面,Nostr 的表現確實有點糟糕,但不至於說差十倍。我們暫且不再討論使用者體驗的問題,畢竟我們無法對剛上線的操作設計苛求太多,推特上線的一兩年的使用者體驗也不可能是完美的。

根據 dune 的資料顯示,從時間分佈上看使用者的關注和釋出內容行為,主要集中在 2022 年 5 月、 2022 年 11 月和 2023 年 2 月,前兩個時間節點分別是協議上線初期和東南亞地區使用者湧入期。

再來看看最有意思的時間節點,最近一次資料明顯飆升的 2 月,源自 Stani 有意無意得創造了一個美麗的誤會。他在社交媒體非常突然得發了一個區塊高度,社羣立馬炸開了鍋,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是 Lens 快照了一個區塊高度,空投馬上就要來了,不管是有沒有 Lens protocol profiles NFT 的人都激動了起來,並開始了一波極其熱烈的互動。

不過在火熱之下,也有人迴歸理性提出了疑問,為什麼 Stani 發的區塊高度是以太坊的,Lens 協議不是構建在 polygon 上的嗎?

果然幾天後,Stani 發文表示這是關於自己個人的喜訊,以太坊區塊是妻子懷孕的時間,間接澄清了與空投無關。可以看到,Lens 資料的每一次上漲都與專案熱度的相關性較強,目前 Lens 生態的關注行為主要還是使用者嚐鮮和空投預期。

「說白了,大家都是為了空投來的」,確實,這好像是幾乎所有購買 Lens protocol profiles NFT 的使用者心照不宣的想法。而大家又是因為什麼瞭解到和來到 Nostr 呢?答案顯而易見基本上是因為 Jack Dorsey。

Nostr 協議 的 star 數的飆升也可見一斑。

根據 star-history 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到資料飆升的兩個時間點恰好也是 Jack Dorsey 利用自己的傳播效應在社交媒體為 Nostr 宣傳的時間。2022 年 12 月 Jack Dorsey 為 Nostr 捐贈了 14 個比特幣,並在推特簡介加上了自己 Nostr 賬號的公鑰;2023 年 2 月 Jack Dorsey 發文慶祝了 Damus 的正式上線。由於 Jack Dorsey 的名人效應,原本平穩增長的 Nostr 可以說直接起飛,許多觀望或從未聽說過的人,也開始認真對待它。

2 月 1 日 Damus 的釋出立刻抓住了許多 Web3 使用者的眼球,越來越多的使用者將自己的賬戶公鑰分享在各大網際網路社羣上互相關注,甚至在 Web2 圈子裡也形成了一波傳播效應,短短兩天時間內就衝到了 App Store 社交免費榜第一。

不過在 10 天以後,Nostr 的日活就由 2 月 2 日的 9.3 萬下降到了 2 月 9 日的 3.7 萬,較高點下降了 60% 。一些使用者立馬站出來嘲諷 Nostr 的曇花一現,稍縱即逝。慢霧的創始人 Cos 餘弦卻認為:Nostr 是非常密碼朋克的東西,哪怕熱度會下來也都是在預期內的。但讓誰都沒想到的是 Nostr 的資料在 2 月 16 日再創了歷史新高,並在波動結束後穩定在了增長後續。

據 nostr.band 和 nostr.io 的資料顯示,Nostr 的日釋出數量在 2 月 16 日達到了 48.4 萬。目前,包括髮布、私信、轉發等行為的每日總活動量基本維持在了 50 萬以上,高質量使用者的日活保持在 8 千到 1 萬上下,截止撰文時間 4 月 1 日,Nostr 公鑰地址達到了 53.3 萬,中繼器數量 458 個。

許多人藉此也提出了疑問,空投激勵和名人效應能讓使用者從原本的社交平臺上遷移過來嗎?

在這個問題上,同樣是來自社交領域的選手 Matters-lab 的聯合創始人 Liu guo 在接受 BlockBeats 的採訪時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只有在早期泡沫時期,理念、空投激勵或是其他因素是有用的,這類東西有點像除草劑或者是像化空原料,短期內一定是有效的,但長線裡其實不會帶給設計帶來生命力,這個獲得的使用者粘性是非常非常低的,不可持續的。讓使用者遷移到一個新的平臺或者協議,最重要的還是提供更好的使用者體驗或者是不可取代的需求。

aLE 認為 Nostr 確實在使用者體驗上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但其實它已經滿足了部分使用者不可取代的需求:「Nostr 的出現讓比特幣的社群重新凝聚在了一起」。在 Nostr 前,所有的比特幣持幣者都非常的孤獨,他們也迫切的需要一個去中心化的公共協議和應用,與更多有相同想法和共識的人交換想法。

在此前的一些平臺上,BTC 一詞甚至經常會發不出來,存在的審查會誤傷很多人,就很難形成人群之間的共識,這樣的困境其實不止只存在於 BTC 愛好者身上。他還認為社交的本質就是社會關係,如果 BTC 愛好者有自己集中的小圈子,圈子其他人都去了 Nostr,然後有一個人沒去 Nostr 還是留在原來的平臺上自己發自己的,其實也會很尷尬。

除 Lens 和 Nostr,去中心化社交有沒有別的出路?

在面對這個問題時,加密社羣往往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碩顯然更青睞 Lens,他認為 Lens 在之後會有各個語言社羣本土化的客戶端,「Lens 非常具有創新氣質,如果開發者能開發出好玩的東西來,使用者就會想要一個賬號去體驗,而未來能佔據市場的去中心化社交協議一定是能夠吸引很多開發者的那一個。」

把自己定位為 Nostr 營銷成員的 aLE 給出的答案也顯而易見,在他看來 Nostr 這個協議的量級甚至可以跟以太坊之類的公鏈專案去做比較,而不是去跟以太坊鏈上的 Farcaster 或者說 Polygon 鏈上的 Lens 去做比較。當然在未來會有很多的協議出現,但是能不能代替 Nostr 很難做預測,對協議來說最大的挑戰是能不能夠把這個其他新出現的協議融入到自己的協議,讓自己能夠更長時間的存活下去。

Liu guo 則覺得 Lens 和 Nostr 都不是去中心化社交協議的最終解,但如果非要在 Lens 和 Nostr 裡選一個,Nostr 的方向或許更對一些:「拋開 Web 幾的標籤和敘事的話,有了 market fit 的產品或場景才會立足。現在,當人們逃離 Twitter 的時候,大部分人的不會是選擇 Nostr,而是 secure scuttlebutt、Mastodon 和背後的 activtypub 協議,這些都已經是發展得更健全的系統。只是他們沒有在狹義的 Web3 圈子當中,而在這個圈子討論這些話題的時候一般不會涉及他們,但他們現在其實已經是一個 alternative 的 Social Network。」

在這種認知下,Liu guo 和他的團隊所打造的 Matters.News 也正在嘗試一個更有場景的社交方向。Matters.News 是立足去中心化生態建立的,一個程式碼開源、創作者自治的寫作社羣。創作者可以在這裡寫作、發表、閱讀、討論,同時,為社羣建立「共同生活、共同決定」的規則,未來進一步應用到去中心生態的其它社羣。同時創作者的作品將被上載到星際文件系統(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IPFS)的節點上,實現作品內容的分散式儲存,無法被刪改。

從語彙的角度來說,比如 Nostr 並不符合現在「胖協議、瘦應用」的共識,它主打的是高度簡潔,但高度簡潔的另外一面是無法用協議中現有的詞彙量去描述複雜的操作,而一個成熟的協議或許應該具有更強的通用,可以描述出更多的東西,應用層在此之上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使用者體驗的成熟度是一個永遠繞不過去的話題,圍繞 activtypub 協議的 Mastodon 擁有的一系列基建都是相對更完善的,據很多使用者親自體驗後的反饋都認為已經達到不比推特遜色的狀態,在這方面比 Lens 和 Nostr 的成熟度高很多,應用層或協議的工具也更完整。

Mastodon 應用成立於 2016 年,在去年馬斯克收購 Twitter 前,Mastodon 就積累了大約 50 萬的活躍使用者,而在馬斯克大量裁員、修改 Twitter 驗證政策造成許多混亂時,Mastodon 又湧入了大量使用者,高峰時每天新增逾 13 萬使用者,去年 12 月初活躍使用者數達到了 250 萬,今年 1 月後活躍使用者數下降到了 180 萬,但仍然比身為協議的 Lens 和 Nostr 高了一個數量級。

比起 2019 年開始的 Nostr 和 2022 年的 Lens,所積累的使用者量、聲譽都更飽滿,Nostr 和 Lens 還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不斷地被發現問題,不斷地被解決問題,成熟度才會越來越高。

Lens 和 Nostr 都是「以 Web3 為名」火起來的,但圈內的所有協議和應用都天然帶有一個 10 萬魔咒的天花板,在快速達到 10 萬這個數量級之後開始下跌。相比 Defi 協議來說,去中心化社交協議的應用場景似乎更有難度。如何定義應用場景並讓使用者從原本的社交圍牆中走出來,是一個值得所有人思考的問題。

畢竟在去中心化社交協議裡,不僅僅只有圈內熟知的 Lens、Nostr 和 Farcaster,還有 Activtypub、Bulesky、DeSo 和 Secure Scuttlebutt 等等許多成熟的協議。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